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这里的塑料管 经得住150℃高温考验

作者: 范振峰 孙馨语   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04日   来源: 山东能源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说起塑料管,大家都不陌生。塑料不耐高温,这也是常识。

“日常使用的塑料管,长期使用温度大都不超过100℃。我们最新研发的塑料管,可以长期在150℃的环境中使用。”1月24日,在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北沈村的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方大新材料(下称“方大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晓华自豪地说。

在他身后,偌大的车间里,不同型号的塑料管材正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

繁忙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

走进方大新材料办公楼一楼,由山东能源集团命名的“王晓华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及材料化学分析、理化性能测试等实验室依次排开,工作人员有的在测试高分子材料的熔指,有的在进行管材耐压试验。

20多年前,方大新材料公司还是个型材厂,主营业务是生产门窗框架,另外还有一条生产PPR室内饮用水管的生产线。随着门窗型材市场日渐饱和,国家提倡“以塑代钢”,公司打算将重点转移到管材生产上。

“民用水利、市政管道的附加值低、入行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市场和发展空间有限;公司接触较多的煤矿等工程领域,井下大量使用的钢管笨重且易锈,企业有寻找替代产品的需求,而工程用特种塑料管道完全可以满足上述需求。”高分子材料专业出身的王晓华和同事们经过一番调研,很快就确定了公司发展的方向。

然而,想要生产工程用特种塑料管道,需要对塑料进行改性处理,也就是在通用塑料的基础上,添加合适的助剂、填料或其他高分子成分,经过填充、增韧、增强等手段加工改性,提高塑料材料在阻燃、强度、抗冲击、耐老化等方面的性能。

如何破解技术难题成为关键。方大新材料成立了课题小组,一边查阅大量资料,一边进行原材料配比试验,一点一点摸着石头过河。历时两年,一批力学性能优异且阻燃抗静电的聚乙烯双抗料配比成功,国内第一根矿用管材在公司成功产出。

时至今日,方大新材料已研发出5个系列上千种型号的矿用管材,广泛运用于国家能源、陕煤化工集团等单位,全国占比14.59%,并出口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企业拥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热塑性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淄博市矿用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及山东能源集团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研发平台,拥有2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CNAS认证等荣誉,在业内拥有绝对优势。

尽管如此,但方大新材料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在进一步拓展市场、尝试开发综合管网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的同时,公司瞄准油田、海水淡化和高端化工等领域的特种管道研发,不断开展阻燃导电、增强、耐温、耐磨等管道特殊性能的改性实验。

油田产区随处可见的“磕头虫”抽油机,其抽油活塞和管道大多为特种钢材质,易磨损,更换成本高,也影响油井生产效率。方大新材料研发的用来充当油管内衬的超高聚乙烯管,不仅耐磨性是传统油管的10倍,还使抽油机使用成本降低了80%,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型油田企业的欢迎,方大新材料由此迅速打开了油田专用特种管材的新市场。

抽油机提取上来的原油,其温度大约在100℃,如果温度过低,原油就会变粘稠,进而流动性会降低。眼下,方大新材料已经针对油田的需求,研发出了一种特种管道,“维卡软化温度达到了150℃以上。”目前样品已经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预计春节后即将投入试用。方大新材料将凭此在油田专用特种管材领域再下一城。

做实传统矿用管材存量优化,每年营收增速20%以上;聚焦油田领域,围绕油田的耐温耐磨管道开发应用做好增量跨越;做好大口径的海水淡化、核电工业输出管网应用开发,并将氢能的输气管线研发作为长远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将方大新材料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特种工程管道综合服务商。”王晓华的话里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