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生产一车间来,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笔者微信上弹出了一条来自安全环保部的消息。
什么消息这么急?
笔者赶到现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崭新的生产线,该线全长70余米,在一众“老”线中脱颖而出。而这条线,正是今年方大新材料公司技改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条线。
如何在生产上实现“提质增效”一直是技术研发部朝思夕计的问题,智慧工厂的打造单靠“想”是成不了的,于是“技改项目”应运而生。
“小投入、大回报”这是技改项目的一大亮点,通过淘汰部分低产能、高能耗生产设备,购置新的高速生产设备,以低投入获得产能规模大幅度提高,继而提高企业的供货能力。现在这条“潜卧”在方大新材料生产一车间的新4号线即将把这个亮点化为现实。
据车间主任司书彬介绍,原本的4号线生产效率较低,已经无法跟上目前生产经营的步调,于是在技改过程中,4号线成了首要更换的目标。
新来的4号线,职工更喜欢称它为“高速生产线”,因为相较于原来的4号线,它的生产效率提升近2倍,相当于每分钟能比原来多生产1米的长度。为何如此高速?这就要顺着生产线捋一捋了。
从最关键的缠丝机入手,作为钢丝网骨架的“编织者”,它在整条生产线中承载的使命不容小觑。为了凸显它的“高速”本领,它改头换面,整个缠绕机的尺寸比“老”线们足足大了一整圈。不过,它可不是徒有其表,随着缠绕机的尺寸加大,缠绕盘的尺寸也进行了改良,原本每缠绕1000米就要换一次丝的缠绕盘,现在可以绕到2000米再更换,缠绕长度增加了,换丝的“小动作”减少了,这样以来,既保证了缠丝机的高速运转不被打断,还减少了废品管的产出率,极大的提升了管材的生产速度,让新4号线稳登“高速生产线”宝座。
接着向后捋,看着管材如流水般丝滑的从设备中挤出,笔者不禁感叹,这台设备的同步性如此之高。“新线只要在开机时将各个环节初始速度调节好,后续的所有调节都是联动的,不需要再挨个进行单独调试。”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技术总监李文学介绍。从芯管挤出机到缠绕机再到胶层挤出机、外皮挤出机,这四部分的同步性影响着管材的壁厚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差错便会导致管材壁厚不均,增加废管率。技术改进后,各部位生产速度同步变化,管材的壁厚更加均匀,生产过程也更加流畅,再不用职工“两头跑”了。
回头再看,这条70余米长的高速生产线,在同一排生产线中可谓是“鹤立鸡群”,而那段多出来的长度也是它高速的另一关键所在——加长的冷却水箱。管材生产想要再提速,冷却是个大重点,管材进行下一步加工前若没有完全冷却,极易发生变形等问题,直接影响管材质量。冷却水箱长度的增加,看似延长了管材的生产时间,实际上是在冷却速度和冷却效果上提了速。
除此之外,新4号线的生产直径类型选择也多了,过去的4号线生产直径最小只能到63mm,如今可以缩小到50mm,仅这一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使用效率,让新线有了更多“发光发热”的机会。
不光提升了经济效益,它还兼顾了安全效益。在这条新线多了一对惹人眼球的“大翅膀”,这对“翅膀”可以由人工控制升降,在转盘工作期间,若是钢丝无需调试,即可将其放下作为防护罩使用,以免发生钢丝崩断情况时,误伤在场职工,减少车间安全隐患,保障了车间职工的生命安全,筑牢了车间生产“防护网”。
如今,这条“高速生产线”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高速运转的转盘编织的钢丝如同一朵绚烂的金属之花,它承载着无数方大新材人对车间生产“提质增效”的期待与憧憬,而它,也仅仅只是“技改项目”中的小小一环。
下一步,方大新材料公司将以“技改项目”为抓手,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向着管材行业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