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我们持续调研各种可用于熟料煅烧的高热值废弃物,不断优化配比,进行可行性生产实验,力求找到高性价比又环保的替代燃料。”东华科技熟料事业部质控中心主任单超信心满满地说。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作为全国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的实施者,东华科技围绕“科技型”企业建设目标,始终在创新工作中走在前列。如今水泥“工业大脑”2.0取得突破性进展,“双碳双控”平台上线运行,“氨供氢”项目顺利落地,“风-光-氢-储”项目大力推进……该公司不断创新实践,瞄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现大踏步转型。
绿色低碳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是大势所趋。该公司从“减碳”出发研究燃料替代,持续推进废弃物协同处置,加速清洁能源的使用。此外,今年该公司实施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应用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双碳”平台顺利上线,输出碳咨询、碳优化及碳金融服务,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转化。
“我们在淄博万华311千瓦光伏发电的基础上,利用公司园区恢复治理区域布局光电、风电和储能及余电制氢项目,力求‘十四五’期间实现整个园区‘零购电’目标。”该公司“风-光-氢-储”项目负责人崔克克说。
实现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项目的督导和过程管控,不断推动原创性成果产出,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今年以来他们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针对未来新材料板块发展,该公司实施以“数字赋能、科研攻关、两化融合、模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四轮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聚焦项目落地、规模提升、绿色低碳,围绕“智+”“碳-”“绿动力”积极开展行业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公司创新发展添动力、蓄能量。凭借创新优势,该公司还被评为“2022中国创新建材企业100强”。
向创新要效益,为发展添动能。据了解,该公司“氨供氢”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20%燃煤替代率。淄博万华光伏太阳能项目发电量能够满足后勤及部分生产用电,建设完成后年可节电38万度,节约电费28.5万元。截至11月末,该公司共完成11个创新项目,创效约600万元。此外,该公司还被上级环保部门列入“白名单”企业,山东省水泥企业仅有4家单位获得此项“待遇”。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环保两手抓,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创效,节能降碳,合理化利用资源,坚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国企担当。”该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朱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