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华科技公司迎来好消息,下半年吨熟料成本再创新低,环比下降13.1%,直线降本32.4元,创三年内最好水平。
据了解,上半年水泥需求承压下行,供需双降、成本上涨、利润收缩,价格战愈打愈烈。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自今年7月起,该公司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双替”推进专班,从原燃材料入手实施“三步走”降本攻坚战。
原料替代“立竿见影”
万事开头难。“双替”攻坚的第一步是原料替代,熟料生产所用的原料有钙质、铝质、铁质、硅质4种,选择替代哪种原料可以降本效果好还能保证质量,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每一种原料都要从可替代资源、货源、价格、化学成分等进行调研、分析、比对,从中挑选最具经济价值、最实用可行的替代物料……”推进专班成员单超说。
通过1个月的调研、试验及可行性分析,他们决定让价格“不菲”的硅质原料降降“身份”,用性价比高的无机料来替代。“无机料属于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零成本,不仅能替代硅质原料,也能替代部分钙质和铝质原料,降本空间大。”单超介绍。
现实总是比想象的要难。刚投入生产,问题就接踵而至,无机料质量差、货源少、杂物多、体积大,且布料不均匀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为解难题,他们“对症下药”逐一击破,通过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和流程、选择合适货源地、无机料筛分处理、改变投运工艺等多措并举成功完成原料替代,月降本20多万元,首战告捷。
燃料替代勇闯新路
在突破原料替代后,推进专班又在燃料替代上做起文章。但在调研时发现替代燃料种类繁多,废纺类、树脂类、橡胶类等琳琅满目。选择哪种替代燃料收益最大、附加值最高?这成了推进专班需要攻克的又一个难题。
为破“燃煤”之替,他们对调研的每一种燃料分别进行了热值试验、成本分析,经过反复比较和斟酌,决定用含较高热值的危废作为替代燃料。
试生产刚有起色,问题又找上门来。危废热值不稳定、投运下料不顺畅、配伍不均匀等问题接踵而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改变投运方式,采取多点投运、分类分量管控,稳定热值,又通过调整阶梯炉空气炮喷吹顺序使下料顺畅,还自制混合装置搭配、混匀不同的物料,防止‘离析’,使配伍均匀,终于克服了“双替”的第二关难题,月降本可达38万元。
“两抓两提”降本到底
“双替”步入正轨后,推进专班乘胜追击,又把目标锁定在增量替代上。但如何保障量提质不变、降本又环保?是个极具挑战的难题。
越具挑战越能激发斗志。他们从影响原料和燃料替代投运量的“人、机、料、法、环、测”等环节入手逐一分析,推进专班质量组和工艺组联合行动,经过10天的排查,最终确定了制约原料替代提量的根本原因。
为从“根”上破题,他们一手抓原料替代,一手抓燃料替代,通过改变投运点、自创投料方式等来提量增效。“无机料投运点由石灰石输送皮带改为临时上料口,原料替代量迅猛提升4-6倍。”推进专班工艺组主任张永介绍,他们还自主研发了SMP系统,解决了限制提量的“卡脖子”问题,燃料替代量提至48吨/日。
截至目前,该公司原燃材料“双替”已规模化应用,共节约成本290余万元,熟料成本最低可降60万元/月。“下一步我们将从源头布局,全产业链规划开拓废纺类、生物质类等替代燃料市场,坚决打赢降本攻坚战。”推进专班组长,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