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东华科技公司全力落实新材料公司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守好存量阵地、实现增量跨越”总目标,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穿工作始终,用“有解思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整体工作在逆境中实现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智能化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六定管理、产业转型等方面全面发力,成效显著,那么他们取得了哪些成绩?近日,记者走进东华科技一探究竟……
智能建设 科技创新赋能发展
东华科技年产熟料、水泥700万吨,余热发电1亿度……很难想象,这家有着7个分(子)公司、事业部的企业,员工仅有600人。
“用智能化节省人力是大势所趋。”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珂说。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为生产模式带来质的革新,实现人员安全、设备、工艺和成本的全线“蜕变”。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着手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和系统应用,通过多年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智能化成效日益显现。
2018年,全国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正式启动——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水泥生产,成为东华科技生产管理全面智能化的标志。“工业大脑”围绕水泥熟料生产的能耗优化、质量稳定目标,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和迭代升级,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智控生产、质量稳定。今年,水泥“工业大脑”2.0五大系统全面上线,降低人工干预次数已达到预期指标,水泥熟料生产实现全过程智能管控,该公司每吨水泥熟料平均节约标准煤0.5公斤,节约电耗1度,生产关键工艺标准差减少30%以上,实现了同等条件下产量最高、质量最优、能耗最少。
水泥“工业大脑”的成功应用,坚定了东华科技全力打造数智网联、内外循环、低碳高效的全新智能工厂的信心。“我们还组建了东华技术开发公司,将已有的智能化建设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进行输出,一个月内就能完成从布设到上线运行。”孙珂对公司智能化建设了如指掌。
目前,该公司研发的工艺、设备、安全环保、成本和“双碳”五大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全部上线,一个多领域全覆盖的数字化“智慧工厂”正在加速建设中。
绿色为基 赋能发展示范引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许多人对建材企业的固有印象。东华科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茂密的花木绿植与厂区规划建设协调统一,近33%的厂区绿化率,使得厂区的环境质量不亚于城市公园。
近年来,东华科技始终坚持以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它的“绿”不仅在于绿色环境,更在于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在东华科技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中,从生产余热发电,到用氨氢、生物质燃料、高热值废弃物替代能源,绿色发展的成功案例无处不在。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生产线整体煤炭替代率达到20%。”“氨供氢”项目负责人胡庆银介绍,作为首批中国建材联合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氨供氢”项目一期完成了6%的煤炭替代,整体降碳率达到1.62%,窑尾烟气氮氧化物含量可降至每立方50毫克以下,实现超低排放。东华科技还建设山东省首个中温中尘SCR超低排放项目,改造后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氮氧化物年减排约200吨,氨逃逸年减排15吨,开创了区域内污染物超低排放先河。据了解,2023年10月25日,该公司通过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B级企业复审。
同时,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碳链延链建设为目标,用技术赋能,从源头降碳、过程控碳、末端消碳全链推进“碳-”工程。目前,东华科技开发的智能环保一体化管控平台,已完全实现对有组织、无组织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管控。
2023年8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东华科技氢燃料替代煤炭“氢”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等情况,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东华科技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同年,东华科技还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和低碳产品两项认证,成为淄博市唯一同时获得“双认证”的水泥建材企业。
聚势赋能 六定管理持续优化
“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自2022年9月份起,东华科技公司按照能源集团部署遵循市场、效率、效益导向,率先试点推行以“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定额、定薪”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六定”管理,推动“三能”机制程序化、制度化、常态化,解决制约企业发展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治理水平。
如今进程如何? 取得了哪些初步效果?今年,东华科技公司顺利完成能源集团“六定”试点任务,实现生产减员优化、精简机构组织、盘活人力资源、销售模式变革四大目标,累计优化人员24人,年节约人工成本225万,优化调整机构12个,水泥销量逆势增长,先后两次在能源集团作介绍经验。
今年2月,该公司共享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共享服务中心依托该公司原综合服务中心,以市场化改革为出发点,以“六定”为导向,划分8个职责板块,岗位工资月度结算,力求人员实现合理分工、科学配备,后勤保障工作开启新局面。
此外,他们还严格落实“31789”人才工程,大力实施“星火人才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16名,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生5人;实现学历、职称、职业资格晋升55人;培养、选拔、重用80、90后23人,目前70、80、90梯次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比例达到3:5:2。
深耕资源 转型升级全力加速
俯瞰东华科技,厂区南边不远处的石山十分引人瞩目。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能用能“吃”的“宝山”。“柳泉石矿出产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高达54%,能够运用在橡塑、喷涂、食药等多个领域,填补了省内高品质石灰石资源价值化利用的空白。”该公司钙基项目负责人李军说。
不满足于建材产业单一发展,依托储量丰富的高质量石灰石资源,在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致力于钻研突破的东华人又把眼光投向资源的梯级利用。经过多年的勘测研究,他们联合相关专家和科研团队,计划在2022年到2035年实施34个项目,占地308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已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园区一期6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并被纳入淄博市2023年重大项目。
按照“绿色开采、梯级利用、延链发展、打造集群”的理念,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四化”“四零”产业园区为目标,东华科技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和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实施绿色矿山、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钙基新材料、“碳中和”、循环经济、数字化提升“七大工程”,从功能性粉体材料生产延伸至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构建起集绿色矿山开采、钙基新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熟料、水泥、发电、固危废处置为一体的千万吨级钙基全产业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现碳中和绝不是一句口号,建设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园区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东华科技将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立足能源资源禀赋,体现国有企业示范和担当,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对于未来发展,东华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