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玻纤,提起“付老师”,无人不竖大拇指。作为扎根质量管控一线12年的物检员,她用精益求精的匠心、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她就是付光华。
“客户需求就是改进方向”,这是付光华常说的话。作为质检环节核心成员,她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优化质检流程,严控质量关。
前不久,山东玻纤601系列某产品因偶发泛白丝问题引发客户反馈。付光华得知后,第一时间深入生产现场,细致排查生产环节,从原料配比到生产工艺,逐一分析可能的原因。
“我从客户使用场景出发,逆向倒推生产工艺环节,发现可燃物含量多少是导致产品出现白丝的主要原因。”付光华回忆。随后,她立即与生产车间开展联合攻关,持续优化原料配比,调整生产工艺,经过连续几天的加班加点,成功解决了客户反馈白丝问题,不仅挽回客户信任,还推动了产品合格率进一步提升。“付老师是我们团队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就觉得心里踏实。”同事们这样评价她。
付光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质检员,还是一位善于创新的“智多星”。她秉持着“创新就是降本”理念,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出多项创新改进方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一次日常检测中,她发现产品检测程序有待于优化,便立即着手研究。“以前的检测程序能源消耗高,烘干时间长,冷却时间慢,100多个检测任务需要2个人干一天才能完成。”付光华介绍。
为此,她深入分析产品质量检测的每个环节,通过反复试验和对比,成功找到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及能源消耗,且单人即可完成100多个检测任务,每年实现节约耗材及电费金额近5万余元。
“优化改进后的检测方法高效精准,适合数十个试样同时检测分析,检测数据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也完全符合国标要求。”付光华说。
正是这种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付光华在同事心中竖起了一面旗帜。“付老师心细如发,她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候我觉得是小事,她却很认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说到对付光华的看法时,质检部的同事们言语中都是尊敬。“付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开展技术交流,鼓励我们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与经验,这让我们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12年来,付光华始终坚守在质量管控一线,她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质量管控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我将继续扎根一线,用坚守与创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付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