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方大新材生产技术部(技术研发)办公室,技术员许俊桃正耐心地向新同事讲解项目申报要点。
“申报材料要像讲故事,既要完整又要突出重点。”她笑着说。
今年33岁的许俊桃,自打2020年进入方大新材,一直从事生产技术部(技术研发)材料申报、项目管理等工作,虽然平凡,但方大新材的每一项重大科技创新荣誉背后,都烙印着她默默付出的痕迹,并在2025年荣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奖。
“跑出来的”国家级荣誉
2023年春天,方大新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但重组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却突然显现——职工养老保险证明无法在本地开具。
面对这个棘手难题,许俊桃没有退缩。她连续一周奔波于市政服务大厅,将历年的所有职工养老证明全部打印出来,再一份份筛选整理。
“那几天我成了市政大厅的常客,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她回忆道。
正是许俊桃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2023年4月8日,材料顺利提报,并最终为方大新材拿下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一重量级荣誉。
当被问及申报材料的注意事项时,她坦言:“现在梳理材料已经成了我的肌肉记忆,再加上一点细心,材料整起来就快啦!”
五年来,经她手申请的各项荣誉和资质包括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十余项重要资质。仅“瞪羚企业”一项就为方大新材争取到50万元政策补贴。
博士与生产线的“联络员”
作为生产技术部的技术员,许俊桃的工作远不止材料申报那么简单。2023年7月,方大新材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许俊桃成为与许山山博士合作的“联络员”。
“我们是博士科研与生产线之间的桥梁。”她这样定位自己的工作。
两年间,她与许博士团队沟通协作,共同研发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法兰。
“企业拥有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但前沿研究理论还要依靠博士团队。他们对行业趋势把握更精准,懂得如何提升产品性能。而我们能提供现场模拟实验,帮助博士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许俊桃这样理解产学研合作。
2025年7月11日,纤维法兰盘在方大新材进行现场模拟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背后离不开许俊桃两年来“时时在线”的协调与沟通。
新员工的“贴心师姐”
在许俊桃看来,项目材料申报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沟通。“没有沟通,工作是通不了的。”这是她经常对新员工说的一句话。
在培养新人时,她会详细讲解方大新材生产技术现状、政府各类申报对企业科技的要求,以及合作高校的具体情况。
立项前,许俊桃也会特别嘱咐:“项目立项时,一定要明白项目的创新点在哪里,不能稀里糊涂地报,要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这种面面俱到的指导方式,不仅能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也极大地缩短了他们的岗位适应期。
获得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奖后,许俊桃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要多下现场,多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挖掘基层一线的金点子。”同时,她还将推动方大新材技术创新奖励机制的完善,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
真正的创新人才,除了站在最前沿的科研工作者,那些在背后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搭建平台、保障资源的职工,同样是企业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2020年9月入职至今,许俊桃在科技创新管理岗位上默默耕耘,承担了方大新材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项目申报等多重职责。她以确保每一项科研项目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的严谨态度,为方大新材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