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提质增效在行动】东辰瑞森:“节”尽所能,拧干成本“水分”

作者: 郑晓雯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31日

走进东辰瑞森生产车间,技术员王赛正对着新改造的循环水系统记录数据。过去一段时间,他参与的节水项目让单条生产线日均用水量锐减。据了解,东辰瑞森从拧紧一颗螺丝的力矩控制,到万吨级原材料的采购策略,正以“绣花功夫”在全价值链展开一场滴水不漏的成本攻坚战。

刀刃向内:突破惯性思维激活内生动力

“现在我们每个环节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东辰瑞森副总经理在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说。他们致力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细节入手,深挖潜力,将成本控制理念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他们没有选择被动收缩,而是将目光投向内部价值链的深层优化——这场覆盖采购、生产、销售全链条的节本降耗,正重新定义企业成本管控的维度。

东辰瑞森建立起‘三维比价’机制,既看到当下采购价格,又能看到供应商质量波动曲线;既看当下采购价格,也算减负准时率对生产计划的影响,通过对使用量较大的主材和辅助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走势跟踪,成功降低原材料成本10.51%。他们的采购团队重新定义价值标准,将质量稳定性、交付准时性纳入比价体系;生产车间打破“经验主义”桎梏,建立动态优化机制;销售部门跳出传统营销框架,形成“研销捆绑”经营模式。

“过去调试机器靠经验居多,现在系统能实时显示不同参数下的能耗曲线,单台设备日均可节约15%电力消耗。”尼龙车间班长仇玉玺展示新引进智能能耗监测系统时说,在总装线,物料配送模式已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AGV小车按节拍运送套料包,操作台再不见堆积的冗余物料。

精益管理:全链条上的效能突围

在东辰瑞森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后的设备正以更精准的节奏运转,操作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专注工艺优化;在仓储区域,重新规划的物流动线让物料流转效率显著提升,曾经堆积的等待时间化为无形……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是东辰瑞森将精益理念注入企业血脉的生动写照。

他们将成本管控关口前移至产品研发阶段,通过构建跨部门协作平台,研发、采购、生产团队在项目初期即展开价值流分析,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在质量管控维度,东辰瑞森建立起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完善质量追溯机制,将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当“一次做对”成为常态,因返工、报废导致的隐性成本自然消弭,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攀升,形成了质量与成本双向优化的良性循环。

微创新矩阵:小改小革释放聚合效应

中控室的数字化大屏上,一组跳动的数据引人注目:循环水系统改造后,每月节约用水约300方;动力站水处理机组产生的外排水被计划性补充至凉水塔,减少补水量的同时降低处理外排水的能源消耗……这些看似碎片化的改进,实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创新矩阵。

在工艺创新领域,技术团队聚焦“微创新”积累“大效益”。“挤出机料经过冷却水槽进行回收,进入循环水系统,减少水量消耗”“动力站水处理机组产生的外排水被计划性补充至凉水塔,减少补水量的同时降低处理外排水的能源消耗”……这些“四两拨千斤”的改进印证了,创新未必需要颠覆式突破,在现有体系内持续优化同样能释放巨大价值。

“别看每个改善只省几度电、几方水,当200多项微创新叠加起来,就是可观的效益。”东辰瑞森生产中心副主任许恭臣指着墙上的“改善树状图”说。

东辰瑞森还将创新活力延伸至各个部门。打破部门墙的“敏捷小组”模式,让跨职能团队能够快速响应改善需求,设立“金点子”机制,一线职工的合理化建议源源不断,定期举办的改善案例讨论会,使优秀经验得以快速“复制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