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新材淄博生产车间内,行车正将油田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管装车,这批即将发往胜利油田的订单,正是该公司二季度“期中考”答卷上的关键得分点。
如何在政策窗口期巩固技术护城河,在行业竞争加剧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持续下行时逆风翻盘,成为方大新材2025年的“必答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方大新材,解码这份“硬核答卷”的三重突破。
从实验室到矿场的“全优解答”
回顾方大新材的发展历史,从PPR室内饮用水管到如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20年间,无数新型特种管材从实验室“诞生”,并被应用到市政、煤矿、油田、海洋等多个领域。
“普通管道发展太过有限,所以我们选择进军新型矿用配套产品,如今煤矿用市场也日趋饱和,我们考虑慢慢向‘能源领域特种管道’转变。”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方怀山说。
2019年,他们创新研制出“新型矿用石墨烯管材”,并以其同等工况下使用寿命延长40%,安装效率提升60%的优秀特性,为公司拿下过亿订单。
2025年,他们将发挥博士后实践基地,通过“技术专利集群化”战略,构建起涵盖煤矿配套设备、油田防腐增强、海洋抗蚀系统的立体技术矩阵。同时,聚焦玻璃纤维及碳纤维的实际应用,持续深耕优质新产品,力争在塑料管材增强改性等领域形成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彻底打破公司体量小、生产单一的桎梏。
从小区域到大片区的“几何增长”
从山东境内到周边,再到河南、陕西、内蒙、新疆……打开产品销售的“阀门”,方大新材在抓紧省内市场的同时,力拓全国,市场版图愈发庞大。
“聚焦内部,做优外部”这项销售方针的扎实执行,是方大新材突破市场瓶颈的“关键帧”。他们按照地域及重点客户分布原则,将国内市场划分为七大办事处,最大程度缩减销售成本,提升客户售后服务质量。
同时,该公司营销部按照各片区资源分布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年度目标任务,采用“招投标大数据分析+定制化服务”模式,分解销售指标到个人,并按月、季度进行考核,强化指标落实。
市场端口的裂变式增长,印证着“深度服务+数字营销”双轮驱动的威力。
“新设立的‘西北大区服务中心’,不仅承担售前解决方案设计,更能及时迅速地服务客户,通过物联网监测,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方大新材品牌。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让客户复购率提升至62%,且在国家能源神东煤炭、中煤等战略客户中形成示范效应。”该公司副总经理、营销部部长袁飞介绍,近期公司新签平煤、王洼两笔大订单,西北市场实现新突破,订单量占全体订单70%。
从单点布局到全域协同的“战略重构”
3月28日,方大新材启动生产布局重大调整,将淄博生产车间核心生产队伍整体迁移至长武分公司,构建“双基地协同生产”模式。
该公司长武分公司地处西北,受益于原材料供应成本优势、较低的物流成本以及区域政策的支持,其综合生产成本较淄博基地低约20%。“在‘阿提拉产业数智链平台’的加持下,长武分公司利用数字化排产,每笔订单交付周期平均减少5天,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37.5%。”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王学德介绍。
目前,长武分公司全面承接订单生产,通过生产线标准化改造实现产能提升30%;淄博厂区逐步缩减至研发试验与售后服务中心功能,预计运营成本降低40%。
实施“整班调配+计件激励”制度,首批12名技术骨干已完成跨省轮岗,生产效率环比提升25%。与此同时,他们建立“技能积分-岗位竞聘”双通道,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激情。
站在二季度“期中考”的新起点,当行业仍在传统管道的红海中鏖战,方大新材正在从“管道产品供应商”向“管道系统解决方案商”蜕变,用技术突破、渠道深耕与战略重构的“硬核”三重奏,书写“硬核”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