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星股份锚定“厉行节约,严控成本”目标,将“省一元钱比挣一元钱容易”的理念深植于生产经营各环节,从成本管控、能耗优化、人力资源三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推动降本增效举措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原料管理 处处见“省”机
生产原材料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更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口”。泰星股份将“省”字贯穿原材料管理全链条,打出“科学储备+工艺优化+资源循环”组合拳。
该公司组建市场研判团队,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与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协议锁价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科学规划产品库存储备量,避免库存积压与短缺风险,仅此一项便实现降本123.8万元。针对主力产品超细氢氧化铝,他们成立专项研发攻坚小组,围绕原料转化率提升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调整反应温度、优化配比等工艺改进措施,使原料转化率提升5.8%,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56万元。
泰星股份优化传统废旧物资处置方式,采用资源循环利用新路径。“以往积压的小众型号库存产品,大多按废旧物资低价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占用大量资金。今年我们转变思路,引入改性复配技术对这类产品进行加工升级,优化产品性能指标,使其符合新的市场需求。”该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牟萍萍介绍。今年以来已成功实现175.6吨积压产品二次销售,盘活库存资金95.8万元。
能耗管控 科学显“省”力
近日从泰星股份获悉,该公司通过优化用电模式,前三季度累计节约用电108.56万度,节约电费81.42万元。针对用电成本占比较高的现状,他们主动邀请电力公司人员,讲解“峰谷电价”机制、各时段电价差异及工业企业节能用电实操建议。“专业人员的解读让我们对科学用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制定精准的错峰生产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撑。”该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徐亮说。
基于专业分析结果,该公司制定并推行避峰填谷制度化措施,合理调整生产计划与设备运行时间,将高耗能生产环节集中安排在电价较低的“谷段”,减少“峰段”用电负荷。经过优化,目前该公司“峰段”用电比例同比下降约10%,“谷段”用电占比稳定在20%-25%区间。
与用电成本一样,蒸汽成本同样是能耗消耗环节中的重要一项。他们通过提升进风温度、降低污水处理量、合理规划生产等一系列举措,今年以来已累计节约蒸汽约2359吨,进一步压缩了能耗成本。
人力资源 优化释“省”能
泰星股份围绕“人尽其才、岗尽其效”目标,通过“优化结构、盘活人力”的系统性举措,推动人力资源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助推器”。
自提级管理以来,该公司积极推进“机关瘦身、一线强体”行动。他们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等机制,引导机关冗余管理人员向生产一线、技术研发等关键岗位流动,充实核心业务力量;针对后勤、仓储等辅助岗位,实行“一人多岗、兼职兼薪”模式,人工成本有效降低,实现人力配置与生产需求的精准匹配。
泰星股份在扎实落实人力资源管理30条硬措施的同时,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用“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通过职工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为企业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