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民生实事】山东玻纤:架起“心桥梁”,服务“青力量”

刘炳麟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9日

“食堂今天居然有我爱吃的红烧排骨!”午餐时间,在山东玻纤,青年职工李家华端着餐盘,惊喜地和同事分享。这个小变化的背后,是山东玻纤青年沟通机制建设中,快速响应青年需求的温暖实践。

时间拨回七月初,山东玻纤《青年沟通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刚落地不久,各团支部便忙着搭建沟通桥梁。35岁以下青年占比近四成的队伍里,既有刚入职的职场新人,也有深耕多年的骨干力量,如何让不同需求的青年都能“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山东玻纤团委给出的答案是:分层分类“精准聊”,线上线下“全覆盖”。

刚入职两个月的王衍凯,曾因宿舍空调故障辗转难眠,却不知该找谁报修。“导师结对”机制帮他解了围——结对导师得知情况后,立刻帮他对接后勤部门,当天就完成维修。

(师徒协议签订仪式)

“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感觉心里踏实多了。”王衍凯说。像他这样的7名职场新人,都通过“导师结对”顺利解决了入职适应期的难题,从“迷茫期”快速过渡到“适应期”。

对于入职3年的技术骨干张法胜来说,职业发展的困惑是他的“心头事”。“职业规划恳谈会”上,车间负责人详细解读了岗位晋升路径和能力要求,小张听得格外认真。“以前总觉得晋升是‘摸不着的事’,现在清楚了努力方向,干劲更足了!”会后,他根据恳谈会的建议,主动申请参与新岗位的技能培训,朝着目标稳步迈进。

技术岗的青年们,则在“合理化建议研讨会”上找到了“用武之地”。当有人提出“天炬立库顶升装置改造”的想法时,立刻引发了热烈讨论。电厂生产技术部的耿光华更是带着2名青工,把这个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项目实施后,直接降低了托盘采购成本,还被纳入了公司年度创新项目。“原来我们的小想法,也能为公司创造大价值!”参与项目的青工李家华自豪地说。

线上沟通渠道,同样充满“烟火气”。“匿名树洞”里,有青年悄悄吐露“工作压力大”的烦恼,团支部看到后反馈党支部,不仅安排心理辅导,还协调任务分配;“吐槽大会”上,“食堂菜品单一”的反馈被及时收集,第一时间对接,一周内就新增了2种菜品,青年满意度直接提升35%。

(职工在吃新菜品)

沟通机制实施工作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小插曲”。一线倒班青年小张,就错过了好几场线下活动:“每次活动都在白天,我们倒夜班根本赶不上。”数据显示,一线倒班青年参与率仅43%,远低于职能部门的85%。还有青年反映,有些建议提交后,超过30天没收到反馈,“比如宿舍空调维修,问了好几次都没消息,后来才知道是跨部门协调耽误了。”

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玻纤团委很快拿出改进方案:以后会增设“流动座谈会”和线上参与渠道,让倒班青年也能“不掉队”;还会建立“问题追踪表”,复杂问题定期公示进展,再也不让青年“等消息”。同时,还计划和工会联合举办活动,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让“技能竞赛”这类创意项目能落地。

此外,该公司注重党建与团建贯通衔接,严肃日常教育管理,持续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强化青年职工思想引领,促进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现党、团、工育人工作机制有效贯通。

(工作经验分享)

近日,各级团支部的团干们正忙着制定十一月计划:提前和车间沟通活动时间、结合网格化检查解决现场难题、每月深入现场开展写实工作……“我们想把沟通机制做得更实,不仅要听到青年的声音,更要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青年在公司能安心工作、快速成长。”山东玻纤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锋说。

从解决一顿饭的需求,到助力一个创新项目的落地;从帮新人适应环境,到为骨干规划未来,该公司的青年沟通机制,正像一座温暖的“心桥梁”,连接着青年与公司,也托起了青年成长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