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一线岗位工到仓库主管,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手到智能制造的“大拿”,他靠勤学和担当,一步步成长为东华科技公司年轻人的榜样、智能制造的行家里手。他就是东华科技公司技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孙冲。
2013年,孙冲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到东华科技公司一个委托加工点担任统计员。统计工作比较繁琐,他总能认真梳理,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师傅学习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在人手短缺时主动加入设备检修队伍中,很快就对生产流程有了全方位掌握,个人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
“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为我此后在其他岗位的工作夯实了基础……”每当想起这段经历,孙冲感慨颇深。
由于工作认真、勤奋好学,后来孙冲便被调往东华科技公司担任仓库主管。传统的管理流程带来大量的工作,如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成为孙冲上岗后着重思考的问题。他充分发挥大学所学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特长,为各种物资制作了二维码标签,与团队成员反复交流测试,利用“进销存”管理平台,构建了“智慧仓库”,实现了物资从入库、盘点到最终出库的全流程、编码化、透明化管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管理成本。
随着东华科技公司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探索建设智能工厂成为重要任务。是金子总会发光,专业对口又有相关经验的孙冲被选拔到水泥“工业大脑”研发项目组,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水泥行业中的首次应用。
万事开头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是孙冲以及整个团队的短板。“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孙冲坚定地说。他积极与阿里云的专家沟通交流,带领同事们一边“充电”学习,一边攻关数据清洗、模型构建等关键环节,项目逐渐走上了正轨。
原料磨控制模型上线后,控制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成了他们面临的又一难题。“我们累点无所谓,一定要保证各项数据不出错!”孙冲带领项目组成员连续加班调整,与工艺专家反复探讨,同操作员一起上班,通过不断打磨控制模型,最终实现了原料磨的稳定控制。从项目启动到竣工验收,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就给东华科技公司装上了“工业大脑”。
综合能耗下降6.7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实现超低排放,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28.48%,主要运行参数稳定性提高30%……水泥“工业大脑”一经上线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彰显了“大数据”的神奇。该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发明专利3项,被工信部评为2019年制造业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荣获2021年山东能源首届科技大会一等奖、入选2022年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凭借过硬的科技研发本领,孙冲先后被评为淄矿集团科技标兵、淄矿最美青年。
“当前‘工业大脑’2.0也进入攻坚阶段。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和我的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日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双碳双控系统研发工作,为公司建设智能工厂贡献力量。”孙冲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