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华科技公司4楼会议室,70余名职工翘首企足,兴致勃勃,面对大屏上的一个又一个数字问题开启“脑力风暴”。“我们会将每次培训编制成《人才培养汇编》系列丛书,书本的字里行间记录着参训人员点滴处的所学所获。”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孙文丽说。
“东华等不到你慢慢发展。”在此次采访中,这句话时常被东华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所提及。
时针向前拨动,2022年7月7日,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新材料公司转型发展的主力单位,东华科技在做好水泥熟料生产的基础上,将各产业布局全面铺开,依托优质矿山资源,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碳中和”这“三大产业链”,以产品高端化、产业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加速向钙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发展,人才为先。随着东华科技不断发展壮大,钙基、碳基两大产业的技术、市场、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才引进,成为这家企业发展增“智”赋“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东华科技瞄准企业转型发展人才需求,实施人才引进策略,不拘一格引人才,引“活水”打造复合型人才“蓄水池”。“我们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条腿’走路,借助研究院、数字赋能产业等平台,通过三方合作柔性引进科研人才,并联合高校、合作单位建立开放实验室,使企业与学生相互了解,超前捕捉人才,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公司。”东华科技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宋丽霞告诉记者。
培养“少数优秀”容易,拔高“平均水平”却难。为此,他们创新实施“星火”人才计划,全方位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充分激发青年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开创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新局面。
“我们依托精益学堂,发挥内训师队伍力量,实施内培外训,与技术学院和知名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星火’青年班,采取集中授课、案例分析、沙盘模拟培训方式,开展经营、财务、营销、工艺等专题培训。”宋丽霞介绍,他们还会根据年度评先树优情况,结合专业类型,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内院校带薪脱产进修培训,到优秀企业学习交流,提升青年人才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此外,他们还利用“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发挥“技术能手”“首席技师”“淄矿工匠”的专业优势和教练作用,采取对标学习、技术交流、技艺传授,全面提升青年职工技能水平,促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我们始终将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形成人才引领发展、良好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张全说。
作为能源集团“六定”工作首家试点单位,东华科技率先开展人力资源“六定”工作,聚焦“制度化、市场化、契约化、数智化”目标,围绕优化队伍结构、强化队伍管理、减人提质增效等重点,全力盘活人力资源,为转型发展提供“硬支撑”。他们在机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好、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重要岗位上加以任用。
为尽快让青年人才在各自领域发挥“领头羊”作用,早日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他们根据专业领域细分人才重点陪养,通过培养阶段的考核结果及时发现青年模范典型人物,根据人才激励方案任用培养阶段发现的优秀青年人才。
“我们力争到2024年,主管层人员‘70、80、90’梯次队伍结构达到3.5:4.5:2,形成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张全告诉记者。
做好人才工作,引进、培育是基础,留住是关键。
东华科技大力实施“暖心”工程,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住房保障等方面畅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营造了“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他们在住宿上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职工宿舍的硬件设施设备全面装修,更换门窗、床具、配发床上用品、清洁用品,以及安装饮水机、洗衣机、空调等设施,打造了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还成立摄影、篮球、足球等9个文体协会,投资建设一处集篮球、羽毛球为一体的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每当元旦、元宵、五一等节日来临之际,他们还会依托各文体协会积极开展团建、对外联谊和文体活动。
“我们会组织新入职大学生参加自训营,邀请心理学教授进行心理讲座,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思想状况,并适时引导。”孙文丽介绍,他们还聚焦青年员工婚恋问题,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拓宽沟通渠道,为青年员工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青年员工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好青年员工的管理和培养,靠的不仅仅是铁的制度规定,更要将企业文化渗透进方方面面,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张全告诉记者。
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落地实施,一批批各专业领域内的青年才俊不断涌现……站在新起点上,东华科技以“人才强企”战略作为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载体”,在钙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