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东华科技: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作者: 张泽源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6日

人才是“第一资源”。东华科技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存量生存突围、增量攻坚突破”主基调,围绕山东能源“31789”人才工程,大力实施“星火人才”计划,着力培育一支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青年作为富有朝气、具有创新精神的生力军,东华科技尤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近日,该公司围绕“百炼成钢 建功新材”主题,组织优秀青年代表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大家不用读稿子,我们针对岗位具体工作进行交流,坐在一起就是要解决各自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座谈会刚开始,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就提出了“脱稿”要求,青年们不再“规规矩矩”汇报,谈到具体工作时公司领导还进行针对性提问。“让青年职工们红红脸、出出汗,紧张之余能多点感悟和长进”,张全说。

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凌飞,来谈谈你最近跟进的项目,让大家都了解了解。”座谈会一开始,被点到名的技术开发公司技术员赵凌飞开始向大家介绍起相关工作情况。

从原有主业退出生产到转型实现营收破千万、从单一采购业务到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东华技术开发公司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蜕变。

2021年硕士毕业来到东华后,赵凌飞就开始了轮岗锻炼,“这期间我对生产经营有了充分的认识,也让我具备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选择到东华技术开发公司更是让他找到了“施展拳脚”的地方。

“刚进入公司时,我认识到如今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着企业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我也接手负责对数字孪生项目的建设,将公司生产中的数据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让决策层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动态,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即时掌控。”在数字孪生项目小有所成的他,又投身到后续的水泥“工业大脑”2.0升级中,通过对水泥“工业大脑”的升级改进,实现了生产的进一步节能减排,也给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实际效益,同时保障了公司的生产安全。

今年以来,东华技术开发公司将发展的重点转向数字化市场的外部开拓,赵凌飞作为项目责任人负责安全环保数字化建设,通过不断深入现场勘察调研,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站在全局角度,基于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需求,他与团队一起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企业安全管理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提供数字化应用,实现企业现场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人员定位、智能巡检、高风险作业等管控的可视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当下已为东华科技公司完成安全信息化的建设。

据了解,由他负责的合作单位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也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二期将对该单位全厂进行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

星火计划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座谈会上,王超多次讲到这句话。一路走来,他是这么勉励自己的,更是这样做的,无论是设备故障的第一现场还是深夜中的现场巡检,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入职短短4年的他,现在已经成长为熟料事业部烧成车间副主任。

谈起王超,很多人都会有疑惑,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能管理好一个车间吗?说到这,那就要从该公司开展的“星火人才”计划说起……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端技术人才、工匠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近年来,该公司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路并进”,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引进渠道,持续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经过三年的努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三支人才队伍得到明显加强,人力资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基本实现管理人员职业化、技术人员专家化、操作人员专业化。

该公司将人才培养分为特需人才、高校毕业生、工匠型技能人才三类,因材施策,其中主要加大对90后“后备人才”及80后提档进位人员的培养。他们通过建立青年人才梯队、“重用”培养、学习培训及积分制管理和动态考核评价“四大机制”,助力青年人才提档进位,而王超也正是这一政策下“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

“我很开心能够在生产上有所贡献,如原料磨设备运转率得到提升、停机次数和电耗实现降低、设备技改顺利通过等,下一步工作计划是提高配料站下料流畅性、从原辅材料入手降低生产成本等,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一小步推动企业发展迈出一大步。”谈起工作,王超总有说不完的话。

据了解,自开展“星火”人才计划以来,该公司已实现“80后”提档进位87人次,选拔培养“90后”主管层后备人才34人。

转型发展激励青年奋发有为

乘着山东能源改革的东风,东华科技公司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和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高端化、生态化、智能化、集约化“四化”以及零购电、零排碳、零排废、零化石能源“四零”园区,聚力建成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和国家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2021年入职的姜旭,现在是负责钙基产业园建设相关工作的一员,他和团队共同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及环评报告书,完成山东能源(淄博)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展示,目前,园区总体规划获得当地政府批复函,拿到了建设发展的“路条”,并被列为市级重大项目。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公司转型发展事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初期缺乏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时候,经常在工作中捉襟见肘,我时刻谨记除了学习积累别无他法。”回忆起刚进入公司时的自己,姜旭说道。

面对着发展中提出的“如何高附加值开发石灰石资源”“如何产业化高端钙基新材料产品”等诸多难题,姜旭和他的团队也曾多次前往江苏、河南、广西、湖北、浙江等地,奔赴国内石灰石高附加值开发技术团队及高新企业洽谈合作、考察学习,拜访了全国纳米碳酸钙研发团队、顶尖技术人才及主要应用客户,年出行里程高达三万多公里。在这样的坚持下,姜旭对全国钙基新材料的市场、技术等有了深度的了解,为其后纳米碳酸钙可研报告编制积累了一手资料。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新材料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

“钙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部署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正是借助这方面的锻炼,让我在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和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企业试点申报等过程中承担重要工作”,姜旭说。

据了解,在参与钙基转型工作期间,姜旭结合工作实际已发表论文三篇,在投论文一篇,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是姜旭个人工作的总结提炼,更是该公司转型发展工作的生动缩影。

“目标在前,使命催征。青年必须全力以赴,扛重担、打胜仗,企业也会给优秀的、肯吃苦的、有担当的青年搭建平台,期待有更多青年站起来、挺起来、扛起来,融入到‘百炼成钢 建功新材’的潮流中去。”面对未来,张全对青年们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