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解放思想在行动

【书香润新材·赋能促发展】顺应时代变革 用“共享”驱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  孙珂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2日   来源: 山东能源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共享机制》一书从完整的共享逻辑体系、激励机制到共享机制的洞见、共享机制的实践案例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旨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上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仔细品读,结合实际,共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凝聚“共享”共识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既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以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同样也是企业快速发展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即“作为一家企业,如果只为所有者创造财富,而没有兼顾劳动者,那是不对的。”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企业应该成为劳动者、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享的平台,“共享企业”也就顺势而生。

书中提到“共享企业”要有三重底线应与环境共存、应有社会责任、应考虑与利益相关者共存共荣。东华科技成立以来,“为职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届领导班子的心中,更是身体力行,用行动践行使命。全面打造绿色工厂。完成脱硝SCR改造、粉尘超低排放改造等重大技改工程,实现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显著降低,低于排放标准,用成效彰显“绿色是担当、绿色是使命、绿色是方向”。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等资源综合利用,站在推动绿色发展的高度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在合法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做好企业本分的同时,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承担着周边村居的冬季供暖工作,保证居民温暖过冬。加强了与周边高校的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上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高度重视“幸福东华”建设,从思想教育、群众安全、民生实事等方面入手,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用AI温暖职工,用心服务职工,全力推进“五大工程”落实落细落地,构建了“同心、暖心、安心、凝心、舒心”的幸福东华共同体。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三重底线”建设,凝聚“共享”共识,打造“共享企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此外,书中讲到了“何为好企业”,其中“品牌知名”让我感受颇深。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唯一不可同化的东西,品牌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公司将坚持把加强品牌建设作为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重点围绕党建、产品、科技、绿色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完善服务措施,多措并举夯基础,增强品牌创建能力,提高品牌竞争力,助力公司转型跨越发展。

二、探索“共享”机制

书中提到,企业机制是企业的原动力,无论企业是什么所有制,无论企业规模多大,有机制的企业才能很好地发展,没有机制的企业很难生存。现在国企改革在体制、制度上都有了比较清晰的办法,而且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要在机制上进一步发力,推开国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门。宋志平先生以中国建材为例,指出了中国建材如果还想继续发展,还想在科技创新上保持领先、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所建树的话,就必须进行机制上的改革。其实归根结底,企业机制改革的最后落脚点是机制的创新,就是要把企业打造成让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共享利益的平台。

机制改革其实很不容易,要承认人力资本是资本,要让人力资本参与分配,这就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任正非先生说华为是知本主义,他的意思是人的知识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在企业里,我们既要重视金融资本也要重视人力资本。只有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尊重人力资本,努力将企业利益与员工、经营者的利益深度融合,给予企业人才更好的薪酬待遇与精神地位,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宋志平先生对机制的认识,是从激励机制升华到了共享机制。他认为激励是将机制视为手段,把员工视为企业的雇员,激励机制是用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但共享却不仅如此,共享机制是把企业当成利益相关者的共享平台,使员工从人力成本过渡到了人力资本,身份上是有变化的。

要进行机制改革,除了开明的“东家”、企业的“一把手”外,科学有效才是关键的,这就需要依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员工,让他们有积极性。“工资年年涨,房子年年盖”这是宋志平先生在90年代,当厂长时给大家的承诺,其实这也是他最初在做企业时,很自然产生的一种激励员工的行为。当然,他也是说到做到,并在几年内就把这家企业做成了上市公司,一直发展到现在,这家企业也早已做到了细分领域的国内第一。未来,东华科技也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重新考虑受益的覆盖面,要确保不同的受益者有着不同的激励力度、共享的比例,还要拉开距离,科学性地进行机制改革,推动公司发展。

三、借鉴“共享”经验

机制并不只是民企所持有的,国企同样可以,科研院所也不例外。合肥院的员工持股制度,打破了原来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的僵化机制,从一家亏损企业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38亿元、利润5亿元的业绩良好的排头兵企业,是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国际水泥研发中心。万华的创新人才驱动机制,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借助员工持股和科技分红两大法宝,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成为利润超过百亿元的跨国化工新材料。华为的“财散人聚”机制,100%由员工持股,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在当今形势的重压下依然不屈不挠,成绩斐然。海康威视的股权激励计划,将员工个人所得与公司业绩挂钩,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员工个人价值共赢。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机制改革都是围绕员工的利益进行变革,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员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实现企业持续高收益。一直以来,东华科技也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善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按照“简化归并、优化结构、差异分配”原则,重新优化完善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基本薪酬制度,较好地实现了绩效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同频共振。完善了以精益化市场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精益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了“543611”东华特色的水泥企业精益市场化运行体系,精准制定了295个岗位定单,从分(子)公司到车间(班组)到各个岗位,达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考核,实现了员工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联动、同向增减。完善了以工效挂钩为核心的工资总额管控机制,在工资分配中坚持向经营业绩好、投入产出率高的单位倾斜,向创新创效、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一线员工、关键岗位倾斜。完善了以中长期激励为核心的多元化薪酬激励机制,制定了《中长期激励试点方案》,明确了激励周期、激励对象、业绩考核指标、激励兑现条件、激励追索机制等,将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业绩提升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的积极性。 

未来,东华科技将进一步借鉴先进单位的先进方式和方法,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改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不仅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