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员工风采

【致敬先模】周海波:匠心铸就“玻”澜

石桥  刘志豪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04日

清晨六点,山东玻纤厂区的晨雾还未散尽,周海波已经站在17万吨ECER玻纤生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现场,他半跪在刚安装完成的拉丝机旁,指尖顺着设备基座边缘一寸寸摩挲,突然停下动作,从工具包掏出扭矩扳手——某个固定螺栓还没拧紧。“周工,下来歇歇吧?”施工队长老张扯着嗓子喊。

“还有十个机器,查完心里才踏实。”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录着三十多处问题点。

这是周海波扎根工程一线的第15个年头。从热力管网到产线厂房,他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的高度。

2009年夏天,周海波主持建设山东玻纤办公楼,从混凝土配比到搅拌机转速,每个技术参数他都带领团队反复推敲,甚至将搅拌机转速精度控制到小数点后两位的严苛标准。

当市优工程评审结果揭晓的喜讯传来时,这位工程师正半蹲在墙角仔细查验排水管接口,沾满泥灰的手套都来不及摘,只是抬起头憨厚一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荣誉是大家用一砖一瓦夯出来的。”

2017年,周海波正肩负着公司主要热力管网改造施工的重任,全程统筹沂水县振兴路、东环路、中心街三大主干管网改造工程。从设计论证到施工监管,周海波带着团队穿梭于施工现场,亲自校准管沟深度,深夜还要核对管网走向数据。

直到那天,手机铃声刺破工棚的寂静——父亲病危的消息让这个硬汉瞬间红了眼眶。葬礼上,他对着灵柩重重磕了三个头,未等丧假结束便匆匆返岗。领导劝他多歇两天,他却指着图纸上标红的节点:“这条管道关系着三万户供暖,父亲要是知道,也会催我回来。”

六载寒暑在钢管焊缝中流转,2023年初,周海波已然成为热力管网改造方面的“百科全书”。他不仅精通施工流程,更对管网布局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完成了多个重大改造项目。

老法院片区的管网改造遭遇“禁破路”难题时,周海波带着三家施工单位蹲在马路牙子上开起了“露天研讨会”。烟头在夜色中明明灭灭,他抓起粉笔在地上画出一道弧线:“试试长距拉管工艺!”450米φ400塑套钢管如游龙入地,不仅省下五十万破路费,更创下行业新纪录。验收当天,市政公司总工竖起大拇指:“周工这手绝活,我真是服了!”

当最后一根拉管工艺的焊缝通过验收,他已带着管网布局的全局思维奔赴新战场。2023年末,山东玻纤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进入倒计时。

周海波多次往返对接测绘中心、规划局、建设局等等有关职能部门,正是因为他的“铁脚板”精神,让原本需要三个月的规划验收流程,提前划上句号。

验收合格证张贴上墙时,施工队长老李拍着周海波的肩膀:“都说验收是唐僧取经,您这紧箍咒一念,倒让我们少走了十万八千里路!”

时针拨到2024年,山东玻纤17万吨ECER玻纤生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破土动工,周海波再次深入一线。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一本台历:监理进度红笔圈、施工节点蓝笔勾、材料进场黑笔标。“这是要把日子掰成八瓣用啊!”监理单位负责人看着墙上的“倒排工期作战图”感叹。

在项目装饰阶段,周海波分部分项逐一验收,严格把控每一处细节。他常说:“工程管理就像绣花,针脚密实才能经得起风雨”。从墙面平整度到瓷砖缝隙,从灯具安装到线路布局,他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最高标准。

正因为周海波这种爱岗敬业、笃行实干的精神,荣获山东能源集团2024年度劳动模范称号。当被问及坚守动力时,周海波望着正在调试的新生产线,微笑道:“你看这些拉丝机,每一根玻璃纤维的诞生,不都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