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夏天,段金凤从墨香萦绕的“象牙塔”,带着满腔热忱踏入泰星股份。“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纳米硫酸铜。然而,泰星的工作研发方向与我学习的内容有较大差异。”她回忆道。但年轻的段金凤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征服的欲望。
12年间,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研发员蜕变为具备深厚专业功底的高级工程师,肩负起生产技术部技术员的职责。在此过程中,她荣获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奖、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等多个荣誉和奖项,并且授权16项发明专利、发表8篇学术论文,成为泰星股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科研力量。
聚焦市场痛点,以创新科研破解品质难题
面对超细氢氧化铝产品在市场反馈中出现的耐温低、分散差等问题,她主动扛起品质提升的重任,牵头开展专项研究项目。“我们发现耐温低、分散性差的核心原因是产品结晶不佳。”段金凤告诉笔者。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她带领团队深入车间生产线,与技术工人反复沟通工艺细节,精准捕捉每一个关键参数。从工艺参数的细微调整,到产品应用场景的精准适配,每一次试验、每一组数据,她都亲自核查、反复打磨,生怕错过任何影响品质的细节。
经过数月的不懈攻坚,团队成功指导车间氢氧化铝生产线完成工艺优化,解决了产品结晶不佳问题,产品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凭借过硬的品质,产品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销售量节节攀升,为该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攻克技术空白,以前沿研发引领行业发展
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段金凤从未停下向高难度挑战的脚步。作为山东省经信委重点项目“亚微米级氢氧化铝的制备技术研究”的负责人,她在项目交流会上说:“这项技术目前国内存在短板,如果能把这个短板补上就不用再看别人脸色,无论是抢占国内市场,还是往国际上走,都能挺直腰杆。”
为打破这一局面,她与团队迎难而上。实验室里,常常能看到她伏案查阅文献的身影。“碰到实验失败的时候,她心态也特别稳,并且还帮我们平复低落的情绪,带领大家回头找失败经验,再调整下一步方案。”提起这位带头人,团队成员王鲁静说,有她带队团队都挺安心的。
最终,在无数次配方调试与工艺优化后,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的亚微米级氢氧化铝制备工艺。所生产的产品粒径精准可控,核心参数稳定在适配特定精密应用的区间内,成功填补技术空白。
赋能安全增效,以技术创新激活产业价值
在参与“次磷酸铝阻燃剂的合成和应用研究”项目时,段金凤敏锐地发现,次磷酸铝自身化学特性给生产和运输环节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且较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市场推广。
安全是生产的底线。带着这样的信念,她与团队通过包覆技术改善次磷酸铝性能。实验过程中,她凭借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积累的表面改性经验,不断优化包覆材料配方与工艺参数。历经数月,成功研发出新型包覆次磷酸铝阻燃剂,解决了生产运输环节的安全问题。
截至目前,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项,并获得首届新材料公司科技大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传承创新薪火,以师带徒培育后备力量
在自身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段金凤更懂得“薪火相传”的意义。作为团队里的“女师傅”,她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将培养年轻创新人才当作重要使命。
面对团队里的年轻成员,她没有丝毫保留。从实验方案的逻辑搭建,到复杂数据的处理方法,从技术难题的拆解思路,到科研心态的调整技巧,她都手把手指导。“她总能精准指出我实验方案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引导我思考、构建新实验方案。”她的徒弟王志国说。
在她的带领下,徒弟不仅在实验室做研究,更深入生产车间找问题,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如今,她的徒弟已成为泰星股份研发团队的骨干。她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在团队中营造了“比学赶超、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泰星股份科研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培育后备力量。
段金凤,这位创新先锋,始终以坚定的信念、细腻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成长历程,更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在科技领域“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为更多投身科研事业的女性,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