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华科技直面“市场难测”叠加“市场难做”的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凭借“三个优势”,在危机中展现出了一定韧性,于变局中开新局。
变局中的新局,从何而来?来自东华科技超前谋划传统产业转型从而获得的先机、来自对现有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充分利用、来自该公司始终坚定一个发展目标,将脑海中勾勒过无数次的产业链蓝图,一笔一画落地为现实。该公司牢牢把握“优存量提质量、强增量上规模”主基调,成功开创了链兴企兴的发展态势。从长远视角来看,“优存量强增量”既能让东华科技在动荡的市场浪潮中满足当下市场需求、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也是在为企业未来发展不断积蓄后劲。
从新生态到新未来,全力厚植管理优势
立足传统产业发展实际,东华科技专注企业转型,以“跳出水泥看水泥、跳出传统看新兴”的前瞻性视野,优化发展布局,提升管理效能,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融合,达到效益最大化。
(“揭榜挂帅”公开竞聘面试现场)
企业如何走出当下这条发展之路?今年伊始,东华科技主动承接上级“揭榜挂帅”试点重任,将所属6家生产单位“一把手”大洗牌,推翻“大锅饭”平均主义,由绩效导向所带来的差异化薪酬指挥着竞聘上岗的“火车头”,带着广大职工冲锋陷阵、接续奋斗,既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破局突围聚起了人心。该公司以动态考核为管理赋能,在实施“揭榜挂帅”行动后,6家生产单位班子成员和职工的绩效工资明显拉开了差距,激励职工主动求变,转变工作作风。
除此之外,实施人资“六定”也是东华科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一招。据了解,东华科技两个重大在建项目新增的30余名团队成员均来自内部各生产单位优化调剂,实现了项目增、收入增、人员减“两增一减”的良好态势,管理优势的持续释放,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从水泥销售到钙石销售,从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破壳出生到水泥‘工业大脑’2.0迭代升级,我们始终以‘向管理要效益、向变革要发展’的姿态,实施精益管理、人资‘六定’、低成本战略等行动,不断增强自身适应性,这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布局。”东华科技经营管理部部长张娜表示。
从新赛道到新机遇,深度激活资源优势
当下东华科技在稳固传统产业“基本盘”的同时,已经逐渐转移发展重心,依托柳泉石矿,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打造全新增长极。
(柳泉石矿项目现场)
善于在发展大局里找定位,敢于在市场潮流中抓机遇,只有敢为人先才能抢占先机、突破发展瓶颈、构建核心竞争力。在破解了柳泉石矿30年历史遗留问题后,东华科技唤醒“沉睡”资产,“老家底”摇身一变“新富矿”,资源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依照“绿色开采、阶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激活“石头”资源一池“春水”,全面释放发展动能。
“我们以钙石为‘圆心’,立足资源禀赋,拉长企业发展‘半径’,通过对开采钙石实施分级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东华科技坤昱岩基总经理李军介绍。作为钙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先手棋”,坤昱岩基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超额完成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为东华科技顶住传统业务下行压力提供了核心支撑,更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引擎”。
立足所有、面向所需、修炼所能,东华科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入局”,以增强资源优势“布局”,优存量、提质量、强增量、聚能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柳泉石矿作为江北首屈一指的工业钙石“精品粮仓”,该公司以其高品质矿石资源为纽带,串联起传统建材与新兴材料产业的共生链条。
从新布局到新格局,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东华科技坚持稳中求进,以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及“碳中和”三大产业链为主线,建设钙基新材料产业园,凭借“一体三翼”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着眼于构建钙基产业生态,开拓长远发展空间,形成“1+1+1>3”的发展效应。
(工业钙石加工线项目现场)
目前,东华科技融合态势愈发凸显,源自该公司各产业链打破固有边界的“深度握手”,传统水泥产业“老树新枝”,矿用特材聚力攻坚,不断打开新市场;坤昱岩基工业钙石加工线“插柳成荫”,已经建成实现产销,为东华科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发展主动;钙基新材料项目锚定目标,有序规划,助推全产业一盘棋“聚木成林”……从原材料供应到拓展高附加值产品,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有机整合三大产业链,不仅为该公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破题良方”,也为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链赋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度融合、彼此嵌套,激发新的创新创造。东华科技立足于钙基产业园建设,新老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为建成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聚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千难万难,干就不难。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会继续以提高管理效率为关键、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以降低经营成本为支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产业链实力和集聚水平,在培育转型新动能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东华科技负责人张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