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成立三周年】东华科技:潮头踏浪 改革破局激荡前行力量

作者: 孙佳宁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31日

三年前,山东能源集团新材料公司正式成立,新材料板块强势挺立。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东华水泥”改名为“东华科技”,名字一变,前路更宽。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布局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点企业,东华科技紧紧依托新材料公司平台,锚定钙基新材料赛道,勇担企业转型的主战任务,书写了一段从“建材制造”到“科创新材”的产业突围故事。

三年间,初心未改、使命更明。一场事关定位的重塑、一场体制机制的变革、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冲锋,东华科技紧跟上级部署,围绕“科技赋能、机制优化、绿色转型”的发展主线,打出提质增效、转型突破、市场化三张“致胜牌”,闯出了一条具有东华特色的变革之路。

规划“一盘棋”——蹚过水泥地 走好石头路

从“水泥”起步,到“科技”引领,东华科技从扎根建材行业,到以全新的姿态迈入新材料、新产业、新赛道,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更无限的发展空间。

回顾三年历程,最具标志性的变化来自发展战略的重构。从“卖水泥”到“卖材料”,在山东能源集团“聚焦主业”的战略部署中,东华科技围绕钙基新材料产业做优存量、强增量,主动扛起钙基新材料板块的发展重任,建设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碳中和+数字化”产业链“三大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布局全面优化。

从矿石资源的绿色开采到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快速推进。在山东能源(淄博)钙基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工业钙石加工线生产正如火如荼,年产10万吨的纳米碳酸钙项目即将投产,钙基新材料实现高端化生产,产业链延伸效益日益凸显。短短三年时间,东华科技逐步搭建起集绿色矿山、水泥熟料、功能性粉体新材料、钙基新材料、“双碳”数智化“六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千万吨级循环经济产业架构。更重要的是,东华科技对于企业发展的规划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一亩三分地。

“我们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有效拉动产业规模扩张,推动钙基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钙基产业的提质升级和集约化发展。”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东华科技负责人张全说,要依照钙基产业园发展规划,持续全力推动各大项目建设,让“链式思维”真正转化为“系统动能”,力争在“十五五”建成国内一流的钙基全产业链发展集群。

转型“双引擎”——迸发新动能 发展再提速

东华科技的转型,是内外压力和时代机遇交织下的主动突围,也是一场因势而动、自我革新的深刻重塑。

起初,东华科技就是因转型而生。面对世纪初煤炭资源枯竭的困境,“由黑变白”转型成为东华科技的建厂契机。如今,在水泥产业陷入低谷的时刻,它又依托资源“破茧重生”,规划面积391公顷,总投资78亿元,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承载着几代人的希冀和努力。2023年初,坤昱岩基矿山正式开工,标志着钙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矿山中高钙石灰石储量丰富,氧化钙含量在54%以上,用途广泛,深加工后每吨可卖到几千元。手握这么一座“富矿”,加上东华科技积累的技术和工艺优势,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产业转型不是简单的“换赛道”,而是“提效能”。三年来,东华科技不仅改产品、调结构,更着眼于转方式、育优势。水泥工业大脑2.0项目是东华科技向数智化、绿色化跃升的标志性工程,实现了从“自动化运行”向“智能决策优化”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智能调度、产能控制、碳足迹管控等功能广泛落地,不仅提升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增强了产品溯源与质量追踪能力。东华科技将科技创新作为水泥产业复苏的关键引擎,探索出一条从制造向“智造”、从产品向平台转型的新路径。

要想从传统产业彻底蜕变,东华科技还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底色。从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到开发全国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用“双碳”平台管理和输出碳足迹,到率先完成山东省首条SCR超低排放改造,再到建设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近年来东华科技坚持“绿色、低碳、高效”的产业定位,加速钙基产业提质升级和延链发展,成为山东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企业。

市场化“三步走”——强化内驱力 赋能源动力

今年年初,东华科技率先打破传统“大锅饭”“铁饭碗”,实行公开竞聘、契约管理、差异薪酬、市场退出“四位一体”“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各单位“一把手”管理者向“独立经营者”转变,按效定酬、以绩用人成为新常态。

在“揭榜挂帅”机制下,东华科技真正把“责任田”划到了每个人脚下:看似是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实则是一场全员参与的集体攻坚。职工70%的绩效工资与所在单位当月利润直接挂钩,“一把手”若完不成月度指标,则只能领取保底薪酬。这样的考核机制倒逼全体干部职工向市场要效益、向生产要效率。

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7年,东华科技便开始探索内部市场化改革,形成了以“人单酬”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围绕岗位职责制定“岗位定单”,将每一项绩效指标量化到人、落实到岗,实现“以人为本”与“按劳取酬”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东华科技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动单位时间效益核算机制,鼓励管理者向经营者转型,引导职工从“被动降本”向“主动创效”转变,自觉参与成本管理,自己算账、自己创收。劳动成为“商品”,职工靠实绩“挣”工资,“多劳多得”理念深入人心。

“你能不能控成本、拓市场、提效益,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有位子、得回报。”该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张娜说,成绩都离不开每一名职工的努力,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是“一把手”们的“终极课题”。

与市场化改革同频共振的是组织架构的深度优化。2023年,作为山东能源集团试点单位,东华科技启动“六定”机制改革,围绕组织瘦身、职责归位、流程优化,并将释放出的人工成本二次分配至一线,极大激活了基层单元的内生动力。据了解,东华科技“项目增、利润增、用工减”,新项目建设中的人员全部来自于该公司存量板块的内部挖潜,实现各单位人员配置优化,科学提升人效,节约人工成本近600万元。与此同时,东华科技创新人才机制,结合“揭榜挂帅”、部长助理公开竞聘等形式,“80后”提档进位百余人,挑选年轻骨干跨专业挂职锻炼,一支能上能下、结构优化、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正在加速成型。

回望三年,是答卷;展望未来,是新征程。

“着眼十五五,东华科技将用‘归零’的心态再出发,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信念,一锤接着一锤敲,用拼搏实干实现我们的钙基发展梦。”张全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筚路蓝缕,不忘初心,这条以“石头”为核心的产业链如“∞”符号般无限延伸,一端连着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一端通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未来,因为空间无限、价值无限,所以动力无限、希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