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东辰瑞森公司而言,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东辰瑞森迎来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提级管理,迎来管理体制的深度重构。
这场变革在原有坚实根基上以更高效的决策链路、更聚焦的资源投放、更专业的战略引领,驱动东辰瑞森向产业链高端加速跃迁。东辰瑞森从党建引领的思想根基到安全生产的基础防线,从技术升级的内部革新到精益管理的精准发力,以一系列有力举措,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聚焦党建引领 红色引擎激活“新动能”
东辰瑞森将“阳光党建”品牌与“双入双创”模式深度融合,锚定“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目标,以“阳光党建”品牌为抓手,履行“党员闪光·群众聚光·全员阳光”的宗旨,进一步拓展党建外延,推广“党员星级帮带”模式,党员骨干与技术职工“结对子”,将党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市场拓展。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党员在工作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东辰瑞森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高永芝说。他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一岗双责”,明确职责分工,坚持以提升组织力、学习力、创新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用,形成“书记抓总、支委协同、小组落实、党员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东辰瑞森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充分发挥青年“星火”宣讲队优势,深入车间、班组一线,围绕“达产达效,提质增量”年度工作主题,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筑牢发展基石 守好安全“主阵地”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压实安全责任,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强责任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东辰瑞森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张全福说。
东辰瑞森持续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新材料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创新构建完善“三级责任网格”,将生产区域划分为微网格,每个网格分别设立安全员、班组长和操作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同时实行“四查机制”,班组每小时巡查捕捉细微异常,车间每日普查梳理共性问题,部门每周联检打破专业壁垒,公司每月督查压实主体责任。他们还积极对标省级安全标准完善制度体系,车间层面推行设备TPM管理(全员生产维护),建立“小题大做”隐患排查机制。
此外,东辰瑞森引入DCS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监控与远程控制,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精准度和时效性,预警潜在风险,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管控。
抢抓发展机遇 技术助推拓市场
提升公司整体经营质效,关键在于拓展销路。去年以来,东辰瑞森通过精准分析与研判市场,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专注于长链尼龙612和尼龙1012材料的研发,实现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替代进口产品。
东辰瑞森凭借其技术优势,积极攻关重点客户,成功打破瑞士EMS公司对新能源汽车外包材料的垄断,同时积极开发导电尼龙软管料、增强尼龙管夹料等9款新产品,并对重点产品A4S1701进行配方优化与改进,在增强产品稳定性的同时,每吨成本降低750元。“我们实行“研销捆绑”营销模式,通过项目组合作方式,营销人员与研发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新产品的市场化进程。”东辰瑞森副总经理陈萌介绍。这一模式在加速新产品推广速度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与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东辰瑞森与郑州大学合作开发电池密封胶等产品,并与下游客户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同步建立“客户声音收集机制”,通过定期走访、满意度调查、在线反馈等方式,收集客户对产品性能、交付周期、服务响应等方面的意见。对客户反馈的问题,质量部组织跨部门团队进行“根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验证。
强化精益管理 优化流程显成效
该公司对研发、采购、生产、售后等各个环节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我们尤其在生产环节实施严格质量把关流程。”张全福说。他们实行“首件检验+过程巡检+成品终检”三重把关,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达到高标准、严要求。同时CNAS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审核,实验室质量检测校准能力及质量体系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除了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他们还创新推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模式,细化成本核算单元,明确成本责任主体,将成本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
他们创新建立“战略供应商+动态备份”机制,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协议锁定价格,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同时,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行动,将废旧托盘维修后重复使用,年创效超20余万元。
与此同时,“全员改善提案”制度在东辰瑞森已成为一种“时尚”,涵盖生产流程、设备维护、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并设立改善提案奖励机制,对提出优秀改善建议的职工给予奖励,今年以来,到有效提案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