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山东玻纤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工程”,通过以考促学提能力、青蓝相继传经验、全域赋能筑根基,为管理技术人员“强筋健骨”、为青年人才“搭台铺路”、为全体职工“蓄能充电”,培育人才成长的“沃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以考促学“强根基”制度标准入脑入心
“这次考试内容都和咱们日常管理紧密相关,考完感觉思路更清晰了。”走出考场,山东玻纤天炬节能生产技术部部长崔岩军正在和同事交流着考试心得。
(考试现场)
近日,山东玻纤组织开展管理技术人员“学制度、懂标准”专项考试,覆盖全体管理技术人员,他们根据岗位特点将考试内容细分为财务审计、经营管理、设备运维、党群综合等12类,在4处考场同步开考。
“我们结合各岗位的核心职责命题,比如对车间主任侧重考核生产调度与质量管控标准,对技术员则强化工艺参数与技术规程的掌握,确保考得准、用得上。”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武玉利介绍。
考试不仅是“检验场”,更是“加油站”。通过系统梳理制度条文、标准细则,管理技术人员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体系,对“为什么要遵循标准”“如何用制度管人管事”有了更深理解。“以前觉得制度是‘约束’,现在才明白,吃透标准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崔岩军说。
青蓝相继“传帮带”青春力量加速成长
“这是我整理的工艺参数优化表,一会发给大家,大家工作起来可以更便捷……”在山东玻纤高校毕业生经验分享会上,入职三年的高校毕业生张树泰正在分享经验。
分享会不仅让年轻人交流技术心得,更是职工成长的重要“助推器”。从生产工艺到日常办公,从创新方法到工作技巧,从“校园人”的懵懂青涩到“企业人”的心态转变,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实用经验,内容实、接地气,总能引发热烈讨论。
(分享会现场)
“刚入职时,面对复杂的生产流程总犯怵,前辈们在分享会上教的方法,帮我快速适应了岗位。”去年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刘星说。
与此同时,山东玻纤还为他们配备“导师团”,由技术骨干、老员工一对一指导,从设备操作到问题研判,手把手传授经验。“看着他们从‘跟着干’到‘主动想’,从‘会操作’到‘能创新’,特别有成就感。”担任导师的刘向明说。如今,这些年轻人才已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在工艺改进、设备革新中贡献着青春智慧。
全域赋能“筑高地”厚植成长沃土
“今天的班前会,我们重点学习了新修订的设备巡检标准,大家记得再巩固一下……”清晨的玻纤车间,机电运维车间助理赵泽方正利用班前会时间,带着职工学习实操技能。在山东玻纤,学习早已融入日常:班前会的“安全微课堂”、晨会的“技术小分享”、线上平台的“技能云课堂”,让职工随时随地都能“充电”。
山东玻纤不仅搭建了多元学习平台,更注重“硬件”“软件”双提升:持续改善职工宿舍的居住环境,增设健身区、图书室;优化厂区绿化和休息设施,让职工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建立心理宣泄室、母婴室,满足职工不同的身心需求。“住得舒心、学得安心,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这是职工的共同感受。
(山东玻纤厂区一角)
与此同时,山东玻纤通过常态化形势政策教育、企业文化宣讲等方式,引导职工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现在大家不仅技能水平在提高,责任感也更强了,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这种精气神就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山东玻纤党委副书记、工会负责人郭照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