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压力看似简单,但涉及系统稳定性和设备安全,必须科学论证、稳步推进。”近日,在山东玻纤,一场关于空压站供气压力的对话悄然拉开序幕……
山东玻纤部分空压机群分布在五号生产线、六号生产线及原料车间,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今年初,山东玻纤机电设备部联合子公司机电车间开展内部专项对标,过程中发现,玻纤厂区生产线供气压力偏低,而子公司同类型设备供气压力偏高,这一差异迅速引发技术团队关注:“能否通过降低子公司厂区供气压力,实现能耗‘瘦身’?”
(工作人员对设备数据进行记录)
挑战随之而来。“我们发现供气压力长期按照设计标准运行,贸然调整压力参数可能引发生产波动,影响生产线稳定性。降本增效不可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我们需要在科学验证中寻找到平衡点。”山东玻纤总工程师杨风波说。
为此,山东玻纤迅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整合内外部资源,收集设备数据,并结合历史数据模拟、设备耐受性测试及动态压力监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探索压力下调的可行性边界,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我们制定了应急解决办法及安全保障措施,并组织各车间排查设备压力需求标准,以确保在调整压力参数的过程中,所有设备均能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运行。”山东玻纤天炬节能总经理石道勇说。
他们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力求在保障生产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能耗的最大程度降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试验、调整,技术攻关小组逐步确定了最优压力参数。在确保生产稳定性前提下,空压站能耗显著降低,每年可节约25万元,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们指派了专人跟踪监控降压工作对生产作业的影响情况,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解决突发事件与潜在问题,确保生产作业稳定。”石道勇介绍。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此次成功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设施设备节能降耗管理体系,不仅为后续其他生产环节节能优化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公司范围内的对标降本行动树立了标杆。
“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我们将继续以对标提升为主线,深入挖掘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节能潜力,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更多节能降耗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杨风波说。
近年来,山东玻纤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对标提升行动,从企业成本管控、效率提升、效益增长等关键指标入手,将对标管理全面融入经营管理各项工作,覆盖到部门、班组等各个层面,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