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这下停炉再也不会造成脱硫剂损耗了,一个月功夫没白下!”8月13日,在新升实业热电厂4#炉脱硫控制室,技术人员正仔细查看各项数据和实验结果,锅炉脱硫运行工郑孝广在一旁连连称赞。
原来,这是该厂为提高脱硫剂利用率,经过一系列改造后达到额定出力,实现各项指标全部稳定的场景。
“4#炉和5#炉之前采用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脱硫塔内浆液PH值为5.8,导致停炉后脱硫塔内存有大量浆液。”该厂锅炉车间副主任包龙涛介绍,每次停炉后检修脱硫塔,他们需要将脱硫塔内的浆液用脱水机脱成石膏运走,造成成本浪费。
为降低脱硫运行成本,该热电厂将技改重心转移到原料消耗上。他们成立技改攻关小组,利用机组大修系统停运的时机,加班加点进行设备改造。“我们在两台锅炉脱硫塔底部各加装1个放水阀,4#炉停炉时将浆液放入制浆池,再通过脱硫送浆泵把浆液送往5#炉脱硫塔,使停炉时的浆液得到充分利用。”包龙涛说,本次改造不仅让设备满足了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还消除了保供期间设备单侧运行的安全风险。
据统计,按两台锅炉每年停炉6次计算,一年可节约碳酸钙粉120吨,节约成本2.9万元。